一面旗帜 一线飘扬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0-11 09:00
金秋十月,施工正酣。在德令哈(托素)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在德令哈(托素)-海西I、II回750千伏线路工程I标段施工现场、在输电线路运维一线,来自青海电力三江源(送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邹建华 孙禹晨

金秋十月,施工正酣。在德令哈(托素)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在德令哈(托素)-海西I、II回750千伏线路工程I标段施工现场、在输电线路运维一线,来自青海电力三江源(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忙碌工作,高高飘扬的旗帜见证着他们不断奋进的步伐。
“党建+安全”模式助力构架吊装
在德令哈(托素)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构架吊装现场,施工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安全”的模式,带领广大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当先锋打头阵,让党旗在构架吊装施工一线高高飘扬,助力构架吊装施工“提质增效”。
德令哈(托素)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750千伏和330千伏钢构架总计4950余吨,总计需要164次吊装,为青海省内电网建设的最大规模。构架的高度、跨度和施工难度也为省内之最。
“全站68组构架基础、520个支架基础,共有8512根预埋地脚螺栓,每个螺栓的误差均要控制在1毫米之内,施工难度大、精度控制要求极高”。在吊装施工准备会上,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启发组织党员商议如何提高吊装施工安全和质量。
吊装施工过程中,面对吊装施工风险高、吊装难度大、安装就位难等困难,项目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发挥“领头羊”作用,以吊装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为主体,现场党员主动承担重任,发挥专业协同优势,对吊装施工作业注意事项、存在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你们看,吊装完成后的这组构架经过测量误差均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构架垂直度也满足要求”,完成钢构架测量工作后的党员陈守玺说。
“党建+环保”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在德令哈以西的戈壁滩上,来自青海送变电德令哈(托素)-海西I、II回750千伏线路工程1标段的建设者们,正在为标段铁塔组立工作全力以赴。
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组塔任务重,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严得录带头的党员攻坚小组,积极开展“党建+环保”活动,针对尕海湿地环水保要求高、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工程的总体要求,采用铺设钢板和棕垫的方式帮助吊车进场,保护湿地植被。
“钢板和棕垫移除后的植被依然是很好的,没有受到一点儿破坏,说明我们的环保措施很到位。”在22062号立塔撤离现场,施工人员小心翼翼的将铺设在植被上的钢板和棕垫进行吊起,生怕破坏地表植被。
在铁塔组装和吊装现场,随处可见绿色的隔离网和彩条布将塔材和地面隔开,施工现场设置了流动垃圾车及时收集施工遗留垃圾,严格确保工完、料尽,场地清。
“尕海湿地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恢复,我们施工队的生活驻地以及塔材堆放区均在没有植被的戈壁滩,施工临时便道经过的地方,也对植被采取了隔离措施。”项目临时党小组组长严得录说。
艰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
在海拔4300米的玛多运检站,青海电力三江源(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即将开始新一天的线路特巡工作。
玉树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由于高海拔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在这里,来自青海电力三江源(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撑起了330千伏玉树联网线路的运维工作。
玉树运维分部负责人王宏宁介绍:“巴颜喀拉山这一段的输电线路气温低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铁塔和导线的覆冰情况,将严重的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行,所以这个区域一直是我们运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接手玉树联网工程运维工作至今,在鲜红队旗的指引下,服务队队员身着红马甲、头戴安全帽穿梭在管辖的每一条输电线路上,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精神,全力确保这条通往藏区的输电“大动脉”的安全平稳运行。
在展开线路特巡之余,服务队队员们还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向沿线藏区百姓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帮助他们搬运草料、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他们用心与藏区群众架起“连心桥”,在高原群众心中竖起了一面旗帜。
德令哈(托素)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进行构架吊装施工。陈守玺 摄

德令哈(托素)-海西I、II回750千伏线路工程I标段施工人员正在高空进行铁塔组立就位工作。邹建华 摄

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对运维输电线路进行特巡。郭海元 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