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络架构是6G体系化创新的关键支撑——访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27
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以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规律判断,6G有望在2030年左右迎来商用,从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看,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全球产业伙伴关于6G的讨

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以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规律判断,6G有望在2030年左右迎来商用,从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看,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全球产业伙伴关于6G的讨论已从分散转向收拢,更多聚焦于愿景需求、关键技术、统一标准和未来新一代移动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我们提出的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需求愿景,在产业界形成了广泛共识。”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说,“面向2030及未来,6G将成为沟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泛在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的全球无缝立体覆盖,最终实现网络无所不达、智能无所不及。”

相对5G而言,6G网络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巨系统”,应用场景和指标体系都将有数量级的提升。

王晓云表示,5G网络以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和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三大类应用场景为主,6G网络的场景更加多样,主要体现在5大方面的提升,即网络覆盖呈现出全域立体、网络性能指标种类和数值都有数量级的提升、网络功能将是通信感知计算的多要素融合、网络运行维护更加高效,最主要的是服务供给方式将从单一固定到动态多样。

“我们认为,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平台化服务网络’,即网络通过柔性变革,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功能动态扩展、性能弹性提供、网络灵活生长、服务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王晓云强调,“6G将围绕这几个提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这一切都将基于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安全等深度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予以支撑,从而打造平台化服务网络,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移动通过《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提出并系统阐述了6G网络“三体四层五面”的架构总体设计,为6G体系化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